人們如能在相互的衝突中,可以彼此之間就各方面評估謀求最大利益;如此,
雖然各自不同立場,卻因為妥協、容忍、尊重、溝通,而得到最完美的結局。

拋開新生南路的車水馬龍以及信義路捷運工程的震耳欲聾吵雜。
走入大安森林公園,迎面花壇密植草花,身心頓感舒暢。



大門入口右側,金絲竹、綠竹、葫蘆竹與麻竹等形成的竹林,
細心的放眼望去,隱約可以看到一尊觀音像。





繞過竹林,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觀音像。



由網路找到了資料:

觀音像事件

1994年臺北市政府為拆遷大安公園觀音像所引起的社會事件。

1992年,臺北市政府開始興建大安公園,故拆遷公園內之各建築物,
而於1985年即由大雄精舍所塑建之觀音立像(楊英風塑造)則獨獲存留。
此舉引起附近之基督教靈糧堂的不滿,而發起強烈抗議。此後,正反意見此起彼落。

1993年六月三日凌晨,有反對人士前往觀音像潑洒糞便及硫酸,此一現象更引起佛教徒與反對者的對立情勢。

1994年一月,臺北市政府應議會強力要求乃行文大雄精舍須在三月底前將觀音像遷離。
佛教界因此大規模起而反對,除在觀音像舉辦「觀音不要走」大會之外,並有昭慧、林正杰在觀音像前絕食靜坐,以示抗議。

由於佛教界之抗議及社會大眾的關懷,此一事件之結局為:
1.觀音像捐給臺北市政府。
2.大安公園內保留觀音像。
3.此一觀音像僅係大安公園內藝術品。佛教徒不得在像前行使焚香、膜拜等宗教儀式。
4.佛教界為觀音像所作之絕食、請願、演講活動全部停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aoli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